北京中医药大学 “山头大树能抗寒,枝头果果红艳艳,好似灯笼一串串,腊月吃它味更甜。”这个谜面的谜底自然是柿子了。说起柿子,除了它的美味,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吃柿子的“禁忌”,比如空腹吃柿子易结石,不能和螃蟹一起吃等。这些禁忌是科学的吗?
明代赵善政在《宾退录》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早期曾来到一个人烟寥落的村庄,在他饥肠辘辘时,看到了断墙处有棵柿树,树上果实红熟异常,他便摘食了柿子以充饥,这些柿子可算是救了朱元璋一命。后来朱元璋行军路过这个村庄,看到这颗柿树还存活着,跳下马,脱下衣袍给它盖上,还赐予它“凌霜侯”的美名。看了这个故事,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不是说空腹不能吃柿子吗?
其实,空腹吃柿子易得结石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这里说的结石就是柿胃石,是由于柿子中含有较多鞣酸,在胃酸作用下,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同时柿子中的果胶、树胶遇酸也可发生凝结,这些凝块还会互相黏结在一起形成大团块状、质地坚硬的胃石。胃石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由此可知,长结石的罪魁祸首就是鞣酸,鞣酸在成熟柿子中含量并不多,但在未成熟的、未脱涩的果实或果皮中可达25%,其中果皮中含量更多。因此,偶尔空腹吃一个成熟柿子引起柿胃石的概率是很低的。
民间还有柿子和螃蟹同食相克之说,《本草图集》中也记载“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现代医学对这一说法的解释也是归结于鞣酸。螃蟹中富含蛋白质,在胃中与柿子中的鞣酸相遇形成不易消化吸收的团块,从而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柿子味甘、性寒,《本草经疏》指出,脾家素有寒积及感寒腹痛、感寒呕吐者,皆不得服;螃蟹也是寒凉之品,寒凉易伤脾胃而导致腹痛泄泻,但这并不是说这两种食物同时吃了就一定会有这些症状,关键还在于量,不论是柿子还是螃蟹都不宜过度食用。
打破了吃柿子的“禁忌”,我们应去发现柿子身上的“宝”。柿子可清热润肺,生津,解毒,主治咳嗽,吐血,热渴,口疮,热痢,便血。《名医别录》中记载柿子“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毒,止口干,压胃间热”。《嘉祐本草》记载,红柿补气,续经脉气。鲜柿子皮贴敷患处还可治疗疔疮;柿饼或柿糕可治小儿秋痢;柿蒂与丁香、人参一同煎服可治呃逆;柿霜粉外用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此外,柿叶晒干研末冲服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紫癜风;柿花外用对痘疮破烂也有很好疗效。瞧这一身的宝,可别都被“偏见”埋没了。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纵然没有十全十美的登场,却也是值得我们细细地赏。(李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