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鼻祖”梁章钜:一代福人多暇日 千秋大业擅名山
【人物名片】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江田镇,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内。其先祖于清初迁居福州,故自称福州人。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

  其14岁入福州鳌峰书院;15岁中秀才;20岁中举;28岁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年任礼部主事;嘉庆十二年,掌浦城南浦书院讲席;嘉庆十三年,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与林则徐共事;嘉庆二十一年,考选军机章京;嘉庆二十三年,经考选任军机章京,入直军机处;道光元年升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道光二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道光五年,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1826年,调任江苏布政使,8年间曾四次代理巡抚;道光十一年,江淮大水灾,他率属捐廉募款;道光十二年四月,奏请回福州养病;道光十五年,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1836,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道光十八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道光二十一年,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道光二十二年正月,梁章钜携家眷返回福建浦城,居住4年;道光二十六年迁居扬州,次年随三子往温州;1849年6月病逝。



  福州南后街黄巷“小黄楼”内却静谧无比,只见小桥下流水潺潺,花园里百花争艳,假山、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等尽展一派雅致的苏州园林之美,引得游人啧啧称赞。但游人们所鲜知的是,这处古式花厅园林乃中国楹联鼻祖的故居。他把其毕生为人处世之道、对文化的感悟、对美学追求,都倾注于这座小楼中。他就是梁章钜。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这是梁章钜七十寿辰时一好友所撰贺联,用“楹联”这种文本,精辟入里地概述了梁章钜一生的经历和成就。

  梁章钜是清代从福州走出的著名学者、文学家,一生勤于著述,题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考证实录、笔记丛谈、科学技术、文学艺术诸类,其著述之丰,在清代罕有其匹,许多著述填补了不同领域的空白。但让其青史留名的却是楹联成就:他破天荒地让福州人在中国文坛开拓出了“楹联”这一领域,其编著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开中国楹联史之先河、填补中国文学理论一个空白,被誉中国楹联学开山鼻祖。且自其发端,影响深远,让福建在楹联研究和创作百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记载:
此名周公百岁酒,其方得自塞上,
周翁自言服此方四十年,寿已逾百岁。
翁家三代皆服此酒,相乘无七十岁以下人


    做学问爱琢磨喜创新著《楹联丛话》
  所创联话文体填补中国文学理论空白

  对联又称对偶、春联、对子、楹联等,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楹联习俗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重大价值。但在1836年以前,中国楹联发展还处在最粗矿的“原始社会”阶段,文学理论研究为零。

  而梁章钜创制的联话文体,填补了中国文学理论的一个空白。史料记载,梁章钜在做学问的过程中,爱琢磨,喜欢创新。他认为刘勰编撰的《文心雕龙》,是最早的文话文体。钟嵘的《诗品》,自然是诗话的先声。而宋王铚的《四六话》、谢伋的《四六谈麈》、清毛奇龄的《词话》、徐釚之《词苑丛谈》,更是把词话的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这样,任彦升的《文章缘起》没有涵盖到的,基本上都有了。

  有天梁章钜不禁困惑道:“为何单单楹联领域无人问津?”他观察发现,楹联从唐、五代以后长盛不衰,且越来越为人们喜闻乐见,但历代文人、学者囿于传统观念,视之为旁支小道,难登大雅之堂。所以联家、联语比较少见于史籍。

  一直热心楹联文化的梁章钜,见此状况,突然觉得有强烈使命感。1836年,梁章钜上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其间他广泛搜集楹联资料。这种执着,近乎疯狂,如梁章钜喜欢看大戏,他把所看到的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他都抄下。就这样梁章钜花了两年业余时间,编撰完成《楹联丛话》巨著共十二卷,收入联话600余则,涉及联人数百,作品上万。

  后来,朋友知道后,都热心帮助收集,又寄来不少对联佳作,梁章钜就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接连问世,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各地又纷纷翻刻出版。看到这种情形,梁章钜一鼓作气,进一步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候,他已73岁,过了古稀之年了。

  本来,梁章钜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的,只是老迈年高,疾病缠身,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实现。两年后,时年75岁的梁章钜就逝世了。

  好在梁章钜的儿子梁恭辰也喜欢楹联文化。子承父业,梁恭辰接着编撰了六卷本《楹联四话》,体例基本上也是依照《楹联丛话》。原先梁章钜编撰了《巧对录》八卷,梁恭辰又编撰了《巧对续录》上下卷。

  梁章钜父子编撰的《楹联丛话》系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对楹联发展的源起、演变作了有价值的考证工作,初步建立了楹联分类体系,涉及了楹联美学、理论的一些方面,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梁章钜行书八言联

       出生“书香世业”之家四岁开始读书
  父亲爱用格言写楹联对其影响深远

  梁章钜对文学的热爱,自小深受其家庭影响。他生长在明清以来“书香世业”之家,“幼而颖悟”,四岁开始跟母亲读书,九岁便能作诗,并开始博览群书,立志著作。

  梁章钜小时候其父亲对他教育抓得很紧,特别是在思想品德和素质养成上下了大功夫。他父亲是个书法家,写字的时候,只要梁章钜在旁边,就会跟他讲解文字的意思和内涵。其父给梁章钜书室命名并题写“四勿斋”。当梁章钜问“”为何起该名”时,其父说道:“无益之念勿起,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言勿说,无益之物勿食。”

  其父为别人写楹联和书帖,总要用格言。并对梁章钜说:“人家来求你写字,你不写格言这些有意义的,就是所谓无益之事也。”有天,其父跟伯父一起为别人书写楹帖,伯父写了一联: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父亲也写了一联: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科名始读书。写好楹帖,父亲特意把梁章钜叫过来,问:“你知道这两副对联意义有多深厚吗?你伯父所写的内容,是涉世良方;我所写的,是自修要旨也。”梁章钜很受教育,觉得这是要一辈子践行的。

  有一副常用的楹帖:“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梁章钜的父亲非常喜欢,经常书写。他对梁章钜说:“这是经训,不仅仅只是楹联。”还集《四书》的语句给梁章钜学习:“敏则有功公则说,淡而不厌简而文。”说这两句话,对学习和从业、修身和处世都用得上,还可以当作座有铭。

  从书房之名由来的那四句工整对仗的格言开始,梁章钜深受父亲影响,不仅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也让他对楹联这种“短小精悍”的“文本”有了更深认识。

  出身书香门第,不仅培养了梁章钜严于修身养性的习惯,也让他爱上了做学问。在有清一代官员中,梁章钜的著述可能是最多的,林则徐称赞他在当时“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

  其好友王淑兰撰写的一副寿联,精妙概括了梁章钜的一生成就: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从政方面,梁章钜20岁中举,28岁中进士,44岁入军机处,48岁出任地方官,62岁任巡抚,67岁辞职。做学问方面,梁章钜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泛,内容题材极其丰富。精炼睿智的有《古格言》,详尽优美的有《退庵随笔》,广征博引的有《论语集注旁证》,精妙实用的有《文选旁证》,创新巧制的有《楹联丛话》,高雅大气的有《藤花吟馆诗钞》等。

       淡泊仕途毕生致力提倡和实践当清官
  支持林则徐禁烟乃坚定抗英禁烟派人物

  梁章钜除了是著名文学家,其毕生还有重要的身份被文学成就覆盖了:一位受人敬仰的清官、好官。

  《贪官十字令》:           《清客十字令》:

    红,               一笔好字不错;

    圆通,              二等才情不露;

    路路通,             三斤酒量不吐;

    认识古董,            四季衣服不当;

    不怕大亏空,           五子围棋不悔;

    围棋马钓中中,          六出昆曲不推;

    梨园子弟殷勤奉,         七字歪诗不迟;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八字马吊不查;

    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       九品头衔不选;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十分和气不俗。

  这两首《十字令》,出自梁章钜《归田琐记》,通过自己刻画出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为官之道,清晰无比地阐述了其为官哲学。《贪官十字令》将贪官从官职升迁的秘诀到官场处世的原则,从组织程序的黑幕到活动范围的肮脏,从行贿方式的龌龊到贪赃手段的卑鄙,将封建社会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而《清客十字令》是他自己拟就的“为清客之道”,以此来应对贪官的“为官之道”。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钜一直努力当一位“清客”,最终他还是做到了,成了一位深受百姓拥戴的人民公仆。

  他还把誓当清官的态度通过楹联,影响自己的朋友。“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这是一位好友升官赴任告别时梁章钜书赠的楹联。上联是苏轼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之句。

  《楹联丛话》中有两幅是梁章钜收录的戏棚台柱两侧的佳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做戏何如看戏乐,下场更比上场难”。梁章钜作的点评是:“几于格言矣!”梁章钜当官的淡泊心态可见一斑。

  作为自小饮用闽江水长大的福州人,其为人处世思想及为官之道等世界观,无疑深受故乡影响,父辈小时的格言教育显然影响深远。正因此,其对故乡及故乡同胞也常怀有深情。

  梁章钜14岁入福州鳌峰书院,是林则徐师兄,大林则徐10岁。其不论是官场还是文学上梁章钜都对林则徐不断给予支持。梁章钜曾多次写联赠送林则徐。“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这是其赠林则徐的一副楹联。“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这是梁章钜赠送给林则徐的又一联。史料记载,梁章钜曾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是林则徐在道光庚子(1840)春日写下的著名的《十无益》格言,满满正能量。大家惊喜发现,林则徐的《十无益》与梁家的“四勿斋”,仿佛若隐若现地存在格言文化上的基因传承。

  沧海桑田。梁章钜或许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对楹联热爱的火种,竟逾百年,烧成了熊熊大火,深深地影响后人。1984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000多个地、县成立楹联组织,形成了一支拥有30万名各级会员的楹联队伍。这批楹联艺术家、楹联研究家、楹联书法家及楹联活动家,接过梁章钜的棒子,将中国悠久的楹联文化代代相传,楹联——这一让中华文化的结晶,传播地更远、更广。

【代表作品】

  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勤于读书,学识渊博。喜作笔记小说,题材广泛,文笔畅达。梁章钜著述主要有《归田琐记》《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文选旁证》《清书录》《经麈》《夏小正通释》《论语旁证》《孟子旁证》《三国志旁证》《退庵所藏金石书画题跋》《藤花吟馆诗钞》《三思堂丛书》《南省公余录》《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枢垣记略》《楹联丛话》等。

  梁章钜一生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主要作品有:集杜甫、白居易句题长乐魁星阁联——彩笔昔曾干气象,文昌新入有光辉。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又一联赠林则徐——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题北京福州会馆联——同人与门,群贤毕至;适子之馆,吉事有祥。(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王礼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