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防寒防燥防外感
 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隆冬季节。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日子开始的标志,民间历来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古谚。

  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寒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小寒三候

  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小寒民俗

  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从元代开始,皇宫到民间都时兴“九九消寒图”,该图上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香鲜可口。

  广州: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天津: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小寒时节,起居重“三防”

  1 防寒——要护头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中医认为,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2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菌、添香。

  3防外感——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此外,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但小寒节气的运动要注意适度。一是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活动必须要做。还须注意,运动不要练到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小寒进补,这样吃起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需要大量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适当进补在小寒节气很有必要。

  由于气候寒冷,脾胃功能减弱,小寒进补宜温补,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轻胃肠负担。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

  1、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

  2、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功效

  益气补血、温中祛寒。

  素炒三丝

  食材

  干冬菇、青椒、胡萝卜、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1、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

  2、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

  山药炒鱼片

  食材

  草鱼250克、鲜山药150克、料酒、葱、姜、盐。

  做法

  1、鱼肉切片,用生粉拌匀。

  2、油锅,入葱、姜末煸香,倒入鱼片、山药片翻炒。

  3、加料酒、葱、姜、盐,再炒熟。

  功效

  健脾益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