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忆恩师----谨以此文纪念胡海牙先师诞辰100周年暨仙逝一周年
      同在京城居住,可我与先生的结识却是在1988年青岛的一次学术会上,初见先生时,便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仙风道骨,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听他讲座的人很多,私下里议论着他的很多传奇轶事。那时还年轻的我,对于先生及其老师陈撄宁先生的事迹了解是知之甚少,然仅此一面却奠定了我的追求方向,那一年我20岁,刚刚走进社会,可以说是智慧未开的时段,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尤其对先生所传承的仙学学术的景仰,遂产生了追随先生学习仙学的愿望。
 
       回京后不久,经过周金富道长的引荐,我在先生的寓所拜会了胡海牙先生,并表达了想拜先生为师修习仙学丹道的愿望,先生仔细的看了我一会儿,然后用浓重的绍兴话跟我说,侬还年轻,莫急!随后问了我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及爱好,我也如实的向先生禀告了我当时的状况,先生听闻后讲,古语云:自古没有不读书的神仙,要先读书,什么书都可以读,先开阔视野,能够分辨真假以后,再谈修炼的事情。听了先生这番话,我当下是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请先生开示如何起手读书,先从那一本书读起。先生讲;读书有时也是要讲缘分的,儒释道三家的经典都可以看,找你自己喜欢的书读,要读出你自己的心得,等你有了心得体会再来,并告诉我学问之道在于学,是你自己先学,遇有不懂或者不通的地方再问老师,这样你学到的东西才会扎实牢靠,而且一定要记得是为自己而学,先生的教诲至今仍影响着我!

       先生幼失怙恃,是外婆将他送至私塾学习,后因家境困难无以为继被送至当时绍兴名医邵佐卿的医馆做学徒。过去医馆药店学徒是非常辛苦的,先从识药开始,然后切药再抓药,对药性掌握与分辨必须是很清楚的。由于先生的勤奋,很短时间就可以独当一面了,但他并不满足,看到邵佐卿先生每日的看诊治疗,为很多人解除了痛苦,先生也萌发了学医的志向。但在过去要学医需要一大笔钱才能拜师,先生因家贫交不起学费,只能暗中看着老师如何诊病,留心邵先生的医药方笺私下揣摩,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邵先生的公子请教,有些问题觉得实在难解,他就让邵先生的公子再去问老先生,然后回来再告诉他。通过这种迂回的变通方式学习,久而久之,他的医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建国后,一次浙江省召开全省的医药会议,已经有了很大名气的胡海牙见到邵佐卿先生称呼他老师时,邵先生惊呆了,当胡海牙先生讲明当年的事情原委后,邵佐卿先生开心的认下了这个弟子,促成了一段杏林佳话。

       一九四六年,先生在杭州佑圣观,拜师于著名的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追随陈撄宁先生学习研究道家仙学及医学。建国后先生特地在杭州银洞桥附近置办了一套二层楼,将陈撄宁先生接到自己的家里颐养天年,听他传道解惑,非常完整的继承了道家仙学真传。

       先生是载道之器,更是传道之人,他掌握大量中国古代修道的方法诀窍,老人家很愿意让我跟他学习,但是他的条件是必须要学会辨别真假。当时社会上充斥着很多伪科学,什么特异功能,以及各种奇异的现象,老师为了让我对这些东西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特意让我去社会上观察。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把在外面看到的一些所谓的奇功异能,不过是一些技巧和魔术而已跟先生说时,他笑了,告诉我说,有些东西我上来就告诉你是假的你不一定信,但让你自己去看去琢磨,这样的结论你可能才最相信,我这个时候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搞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迷惑,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想要学到真本事就必须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认认真真的学习,明明白白的做人。

      跟随先生这几十年,发现很多追随先生学习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坚持不下去而选择了放弃,而我却始终如一追随其左右,到了2005年的时候,先生结束了对我多年的考察,终于按照古制正式收我为弟子,我与先生情同父子,我敬重他老人家,他老人家也器重我,非常用心的栽培我,把很多秘不外传的丹道医学口诀原原本本的传给了我,让我在医术和道家养生学方面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长进,成为了他认可的传承人。我的人生境遇,也因为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而得到了改变。

       这么多年来,我跟先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更重要的是做人与做学问的态度,先生把那么无私的传承给我很多东西,让我在学到了真本事的同时,也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希望中医及道家养生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传承下去,还可以通过我的努力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这些珍贵的中华瑰宝,我希望做一个让老师因我而感到骄傲的传承者。

      老师在教学时也很幽默,他非常豁达不保守,总是希望学生超过他,有时候在门诊上遇上病人,他会问学生,你说扎哪儿?充分给学生施展自己的机会,如果学生说错了他也不会生气,耐心手把手的教学生。

      对于一些疑难杂病,先生经常会运用综合疗法,给患者扎针以后,还给你做做按摩手法,开完处方后再告诉你个方法怎么去锻炼,对腰的锻炼,对颈椎的锻炼,怎么去活动,实际上它是一个四效一体合一的疗法,就是针灸,推拿,中药再加上自我的康复,因为你是主动的去锻炼了,所以也就主动的调整了自己的身体状态,求医本身就是不想得病,想舒服了主动地去寻求方法改善去,去做一些心性的改变,先生常说中医治病也要养命,所谓道家养命主要是强调对先天元气的保护,秉承道家天人合一的思路,有些病需要慢慢吃慢慢调养,吃到一定量身体就发生质的变化了,体质就调整过来了,身体也就渐渐的康复了。 

      我跟先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先生常说,没事的时候把自己的心收回来,听听自己的声音,别找那么多是非。他老人家还特地为我写了一副“心静寿长”的条幅,告诫我学会静心收心。我的居所“听息楼“就是老师为我起的名字,老师是希望我在如今浮躁喧哗的世界,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多倾听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专心做济世救人的事,心无挂碍专注于自己的信念。

      回想先生对我的恩惠,终身难以忘怀。有一年先生因股骨颈骨折卧床静养,我去医院陪护,师傅躺在床上问我,你不是一直惦记着要学针灸的烧山火吗! 现在我就告诉你,说毕,先生从自己随身携带的针包里取出了一支三寸长的银针,简单消毒后,让我坐在他床前的椅子上,对准足三里的位置,一针下去,没有任何的疼痛感,老师说你看好了,手指在针柄上轻轻的捻转着,一瞬间全身发热,仿佛要出汗的感觉,师傅问了一句感觉到了吗!话音未落针已经拔出来了,此时才明白老师讲的的针下有神功之意。关于这一点老师曾经反复的嘱咐和强调扎针时手法重要性,很多人忽略了手法的练习,片面的认为只要找准穴位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离针法大道还差的很远呢!师傅尝引清代针灸大家李守先的经验心得开示我,李守先曾云“先少学针灸,或止之曰穴难,不知难不在穴,在手法耳,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明于手法,而因症寻穴,难者多而显而易知者亦不少矣”。明确提出了学习针灸的次第“首学手法,次学认症,而以寻穴为末务”。多年来老师就是这么一路实践过来的,临证时非常注重手法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经穴若无存”的观点,引起了针灸界关注。先生所传承的是纯粹的古典医学,但老师的思维确是十分超前的,对于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也是非常关注的,总是谆谆告诫我们不要固步自封,多学习多借鉴,唯己所用,这样才能救治更多的人。

       先生一生童心未泯,性情敦厚,常常教育我,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亦不可有。对人对事务必诚心。先生本是德高望重的清静之人,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前从未有过任何诽谤之声,但近些年有些学生为了自己的某种目的,打着先生的旗号四处论战树敌,人为的制造了很多矛盾,挑拨是非使先生声名受累。值此书出版之际,特作打油诗一首真诚劝告各位随胡海牙先生学习过的诸位同学,做好自己的学问,就此息诤吧。

奉劝学道诸君子,废私存公止息诤;
雄文阔论畅心得,莫为先师惹是非!    

       先生尝云:仙道匪易,易匪不能,要有勇气敢于追求生命的长久,今天我们可能达不到,明天就有可能实现,不要放弃这个目标,如果连追求长生的念头都没有了,那就真的永无没有希望了。先生晚年殷切的希望后来学者“若能博采古往今来众家之长,分析比较,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则可望来日硕果累累,利人利己,大同世界和平安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