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仁(左)和老伴儿的合影
(济宁晚报报记者万德龙)刘伟栋王鲁村还居住着一位百岁老人,他身高一米八多,由于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负伤,子弹穿过右半脸而过,因此听力收到严重影响,好在身体素质强壮,今年年过百岁,身体还算硬朗。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参加过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1941年末至1942年,还跟随中国远征军(远东军),为支援英军远赴缅甸、印度抗击日军,他就是赵兴仁。
一连兵力与日军搏杀,最后仅剩七人如今,年过百岁的赵兴仁,由于常年重度劳累,腰已经直不起来了,但说起年轻时的样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大帅”。“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很差,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因此身体营养跟不上。所以,像我这样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是少见。”赵兴仁回忆起年轻时的经历,如数家珍。
“我十多岁当兵,20岁的时候赶上抗日战争,23岁的时候参加台儿庄战役。”关于那场战役,用浴血奋战来形容,再合适不过。1938年3月战斗开始后的一个月时间,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如今,我们只能在书本以及影视剧中重温那段悲壮的记忆。而在赵兴仁的回忆中,那场战役远比我们想象中惨烈。“那时候,我在骑兵连,算是精锐部队。有一次,我们一个连100多人,攻城后与日军拼大刀,损失惨重。最后仅剩下7个人生存,我就是其中之一。在撤退的时候,由于日军监控严密,我们是靠着磨墙角(为避免被发现,紧靠墙角撤退),一点点的撤出来的。”
说起赵兴仁,80多岁老伴儿的一句话颇为恰当:“他命大得很,日本人的大刀没有要了他的命,日本人的子弹也没有要他的命。”但是,在如此简单的两个字——“命大”背后,是赵兴仁面对怎样残酷的战争,又是付出何等悲壮的奋战。
刺刀反光被敌人发现,子弹重伤脸部1941年年末,赵兴仁跟随中国远征军一起,远赴印度抗击日军。在一次夜间战役中,由于战情激烈,他忘记将手中的刺刀拔下,刀头在灯光下反射,敌人发现后一阵扫射,“命大”的赵兴仁负伤,子弹从右边脸表面穿过,子弹皮重伤皮肤,鲜血直流。就这样,严重受伤的他告别了远征战场,却没有告别战争的残酷。伤愈后的赵兴仁又学习了开车,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担任汽车兵,继续战斗。
建国后,赵兴仁回老家鱼台务农,在镇里的机械面粉厂工作,由于汽车兵的经验,他对机械操作得心应手。如今,四代同堂的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们都很有出息,在不同岗位上有着出色表现,这让他十分欣慰。“前几年,我做过肠粘连手术,吃饭就得小心翼翼了。这不,我喜欢吃水果,香蕉还对术后恢复有帮助,孩子们就争着给我买香蕉。”赵兴仁提起子孙们的孝顺,一脸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