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酒简史

  
  最早的药酒

  殷商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中药郁金香草酿成,这是文字记载 最早的药酒。

  周代的醪醴

  周代已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酿酒技术日臻完善。《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说明酿造醪酒是专门为药用而制备。

  秦汉药酒方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被认为是秦汉时的抄本,其中载有药酒方35余首,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病,并记有6种药酒的酿造方法。

  汉代名医的药酒

  西汉淳于意施用三石药酒治愈风蹶胸满病,用莨菪酒助产妇分娩。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主治风症的红兰花酒。华佗用酒冲服麻沸散,始创麻醉剂。

  晋代热浸法制酒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有黄连酒治赤带下,青蒿酒治疟疾,以及桃仁酒、猪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的制备与功用,并载有浸渍、煮沸等配制药酒的方法。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最早记载了热浸法制备胡椒酒。

  南北朝冷浸法制备药酒

  南朝陶弘景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备药酒的常规。他在《本草经集注》中说:“凡渍药酒,皆经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数日,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还指出71种药物不宜浸制药酒。

  隋唐始有虎骨酒

  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方》载有药酒方80余首,涉及补益强身、内科、外科、妇科等。《千金翼方》对药酒的服法提出了要求:“凡服药酒,饮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达药力。”药酒的制作有酿造法、冷浸法和热浸法。著名的虎骨酒便由此制成。

  宋元的养生药酒

  宋元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方》、《本事方》、《济生方》等书,辑录药酒方剂数百种。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和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御药院方》,均收载了多首养生保健药酒。

  明代药酒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酒方200余首。《遵生八笺》记有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30多种。《普济方》、《奇效良方》、《医学全录》、《证治准绳》等,都收载了大量的药酒配方。吴昆的《医方考》论述了7种药酒配方的论理和主治功效。

  清代御用药酒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吴谦的《医宗金鉴》。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项友清《同寿录》等,均收载了明清时期新创制的药酒配方。1723年(清雍正元年)同仁堂供奉清宫药酒,清朝后期,周公百岁酒在宫中非常受欢迎。

  当代中国的药酒

  当代,药酒的科研与生产呈现出崭新的局面。《中国药酒大典》收入药酒方剂1622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