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七夕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南雄市雄州镇的一对“人瑞”老夫妇阮华德、石祥霭的故事已然成为佳话。这对罕见的“人瑞夫妻”均为1914年出生,到今年恰好百岁。1936年结婚的他们,已超越“钻石婚”的60年婚姻,如今携手共度78年的婚姻。
饮食
早上一碗粥,午饭和晚饭都吃饭或者面条。“我都是每餐前喝碗汤,然后吃两勺饭。我从不挑食,但最喜欢鱼,也爱吃一些面包、水果等小零食。”
爱好
“平时我就喜欢坐在家里看书看报。特别喜欢《广州日报》,都订了几十年了。”石祥霭说,“我也喜欢看书,保养健身、卫生安全方面的书籍喜欢看。”
心态
我觉得做人就要开心,不要计较太多。不顺心的事在我这一会儿就没事了。谈及长寿的原因,除了规律作息,石婆婆认为,开朗乐观的心态,独立自强的性格更重要。“女人一定要自强自立,我看多了依附丈夫的旧社会女性,她们过得不开心。女性应该有自己的工作,靠自己安居,不管年龄多大都要争取独立。”
饮食
阮爷爷喜爱喝粥,一日三餐都喝粥,红枣粥、鱼片粥等都是他的至爱。
爱好
喜欢听音乐,其中,古典、抒情类的歌曲最喜欢,因为可以放松心情。
心态
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赌博。“那些对身体有影响的都不做。”阮华德认为,好的心态是长寿的秘籍。“做人处事要有一个标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负担。要平衡自己的心态,客观、平和地看待问题。生活安静,心灵舒适。”
岭南人
一对百岁人瑞
百岁老人很爱美
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时,老人儿子的朋友恰好在家里做客,已经多年未见过儿子朋友的阮华德、石祥霭仍然一眼就喊出他们的名字:“你是阿超,你是小黄。”让久未谋面的2位客人非常惊讶。
虽然已年龄过百,但夫妻俩看起来精神矍铄,说话思维清晰。见记者来到家里,老两口从房间走出客厅,阮华德拄着拐杖走起路来虽然慢悠悠,但也可无需家人搀扶,石祥霭去年因为摔了一跤,开始使用助步器,但也能靠着工具在庭院里转悠着散步。
老两口跟随二儿子阮旭强居住,70岁的阮旭强与68岁的妻子李玉琼共同照顾老人。“前段时间老人去体检,测量血压血脂什么的,比我们还正常,医生都说父母已经是‘极品’了。”
得知有记者要来采访,石祥霭特地穿上了四媳妇新买的衣服。“她很爱照相,也很爱美,每天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冬天里也一定要嫂子帮她洗澡。”四儿媳黄慧敏说,公婆性格差异很大,家婆活泼开朗,而家公则相对内敛沉稳,性格上互补更和谐吧。
年轻时颠沛流离 年老后安居小城
与当时主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阮华德与石祥霭是被视为另类的自由恋爱结婚。说起情史,老人记忆清晰:“我们最初是同学,1933年左右高中毕业后,两人都到了一所会计学校学习,从同学关系发展为恋人,并在1936年,两人22岁时成婚。”
1936年,阮华德和石祥霭经过3年恋爱后结婚。成婚后,国内战事不断,阮华德一家四处逃难。“我们手牵手,去过香港、江门、湛江,甚至跑到越南。”为避难,两口子带着孩子风餐露宿,石祥霭从未抱怨。“只要有感情,辛苦算什么?”
1949年后,奔波的夫妇俩重新回到广州安家。1952年左右,阮华德和石祥霭又一起到韶关工作。
70多年过去了,夫妻的感情仍然十分好,时常坐在一起读书看报,交流心得。
家族融洽是“长寿基因”之一
阮华德和石祥霭育有5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过继给了他人。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大儿子就出生了。大儿子患有哮喘,身体也比较羸弱。十多年前,60多岁的他去世了,让两位老人痛心地看着儿子离世。如今剩下的4个儿子都还健在,最大的就是现今与父母同住的阮旭强,已有70高龄。
阮华德和石祥霭告诉记者,他们家族可能都存在长寿的基因。“我的一个弟弟现在在香港,也有90多岁了。他的一个姐姐前几年去世,也有100多岁,还有一个妹妹还健在,都90多岁了。”石祥霭笑呵呵地说道。“我们现在身体都还很好,还有很多年的命呢。”
谈起照顾老人起居的二媳妇李玉琼,石祥霭竖起了大拇指。“把我们照顾得很周到。”阮旭强和李玉琼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两位老人家。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为老人准备早餐,随后做家务、陪着老人散步………直至晚上8点,为老人梳洗完毕,扶着老人上床睡觉,阮旭强两口子才完成一天的“工作”。“真的很佩服嫂子,把父母照顾得好好的,父母长寿与他们悉心的照顾是分不开的。”四儿媳黄慧敏说道。
石祥霭说,家里极少发生争吵,4个儿子的家庭之间相处也十分融洽,互相礼让。电视里常演的婆媳矛盾,婆媳大战在她家里根本不可能发生。“家庭就需要每个人都忍让一些,不要怕吃亏,这样才和睦。也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才能使我这么无忧无虑,开心地生活。”石祥霭笑呵呵地说着,依偎在二媳妇的怀里让记者给他们老两口和二儿子两口子照一张合照。
如今,四世同堂的阮家已有29口人,他们第7个曾孙子(女)也预计于10月份出生,从而成为大家庭里的第30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