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冬病夏治"治顽疾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疗法。所谓"冬病"就是好发于冬天的疾病,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而"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时机,进行身体的调治,达到预防冬季旧疾复发或减轻疾病症状的目的。中医所谓"春夏养阳",人体虚弱的阳气在夏季调养恢復之后,到冬天时抗病能力就会增强。

       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开始,横跨“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因此时夏季气温最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的气血旺盛,且皮肤松弛,毛孔张开,“适时开穴”,中药贴敷,有利于刺激穴位及药物渗透吸收。从而起到通络活血、止咳平喘、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使邪去而正安。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的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今年头伏将至,大家期盼已久的冬病夏治“第一贴”就要开始了。怎样做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呢?下面就相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一、选对适应症:一般而言,所有阳气不足,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它季节疗效好。在儿科方面,主要有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最为适宜。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考虑机体当时所处的状态。对于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患者宜暂缓或不进行贴敷。其它疾病选择贴敷前应详细咨询医生。
    
       二、贴敷时间:"三伏贴"以每一伏的第一天为最佳贴药时间;每次贴敷时间,儿童为2-3小时,大一点的儿童可以遵医嘱延长至4-6小时。对于第一次贴敷的儿童,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2个小时,时间一到应按时揭下,切不可为了加强效果,自行延长时间。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观察,若出现明显刺激感觉,应及时取下药膏,不要拘泥于时间限制。

       三、准确判断贴敷反应:一般来讲,患儿在贴敷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都属正常反应,可在完成治疗后用温水清洁局部皮肤。如果贴敷后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对于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敷药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色素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若出现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贴敷一般注意事项:中医讲究治养结合,所以,接受冬病夏治的患儿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贴敷前首先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1-2个星期,以免减弱药效。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儿童,家长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对胶布是否存在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患儿,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患儿感觉舒服些;或者选择下午晚些时候去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由于冬病夏治是一个连续治疗的过程,需要坚持贴敷才能取得疗效,不要期望一贴下去就能取得显著效果,最好能坚持三年的治疗。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错过三伏中某一伏治疗的患者,可以在下一伏的头一天开始继续贴敷,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一些患者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放弃继续治疗是非常可惜的。同时应该正确看待冬病夏治的作用,冬病夏治只是中医综合治疗的一方面,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治疗,因此,正在服用其它药物的慢性疾病患儿,在进行重要贴敷期间不要盲目的减药或停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