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如何预防糖尿病
       如何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下列3条中任何1条达到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1)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 ;2)禁食8小时以上的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负荷后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另外,对于空腹血糖≥6.1且<7.0 mmol/L者为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负荷后两小时血浆血糖≥7.8且<11.1mmol/L者为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合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mmol/L且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按照新近的文献研究,也有将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期2-4月平均血糖的指标)检测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为大于6.5%,我国学者推荐标准为6.3%。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高度流行

       200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杨文英教授研究表明,我国成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据此推算,中国20岁以上成年人约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约1.5亿人群处于糖尿病前期。2010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如何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一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鉴别易患人群

       对可能会有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及早发现,进行预防是其重要策略之一,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如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

       糖尿病的预防

       研究表明,对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大多数人群会发展为糖尿病。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和美国国家疾病控制巾心的研究者完成的“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后续研究”结果显示:1986—2006二十年间,这个仅有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未进行干预的一组中93%已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这些人群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对于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最具效果。中国大庆研究中,经过6年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干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1%;在20年后仍可见到在生活方式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有43%的下降,也就是说,对6个糖尿病前期病例干预六年可以使其中一人在20年间不发生糖尿病。提示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作用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这不仅是因为这种干预在强化干预期间有效地降低了血糖,而且也许正是干预期间所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使人们受益终身。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均显示生活方式干预组的人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后者还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一组只降低了31%。也有其他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药物例如阿卡波糖、缬沙坦、奥利司他等药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就当前研究而言,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同样有效,甚至效果更好;目前还缺乏糖尿病前期人群长期药物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后续的疗效性,卫生经济效益及安全性循证医学证据,对糖尿病前期的预防还是首选生活方式改变。

       中国大庆研究所推荐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提倡中国的传统饮食,对于不肥胖糖尿病前期人群保障每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热量饮食的情况下,重点控制糖和酒的摄入,对胖人的控制更严格些,鼓励减肥,每月减0.5 -1.0kg,直至体重达标。运动是指适当的体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走路、跑步、打球、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每天30-45分钟,每周5次以上。为安全计不鼓励作强烈运动。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专家共识表明:仅有糖尿病前期在治疗上仅需调整生活方式(如体重减轻5%-10%,中等强度的锻炼每天30分钟),而对于合并有以下条件的危险人群可以根据需要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年龄<60岁、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35kg/m2、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高血脂、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0%。

        中医药预防糖尿病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人群大多属于气阴两虚、热盛伤阴或脾虚失运、兼有痰湿等,一般选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或健脾助运,祛痰化湿等中药治疗,但还缺乏较大病例的长期观察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现正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对糖耐量异常人群的干预治疗研究,前期研究表明,中药干预餐后两小时血糖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