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魁与芳香温通法
郭士魁(1915~1981年),为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他对心血管疾病研究成果颇多,特别是他所研制的治疗心血管病的芳香温通法与方药,颇具创新性和实用性,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积极效应。今述于后,与同道分享。

溯源

芳香温通法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如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乌头赤石脂丸,《千金方》中的细辛散和蜀椒散,以及《肘后方》中的桂心散等,均有芳香温通药物(如蜀椒、吴茱萸、细辛、桂心、豆豉等)。特别是宋代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苏合香丸与安息香丸等,更为后人所喜用。到了清代,由官方钦定的《医宗金鉴》,将有多味芳香类药物的木香流气饮(如陈皮、青皮、丁香、沉香、木香、桂心、白芷、香附、草果、苏叶、枳壳、木瓜等)列为治疗诸气病的总方,具有“快利三焦、调行营卫、外达表气、内通里气、中开胸膈之气”的功效,这首方药对后人治疗气滞血瘀病证颇有启发性。近几十年来,中医学家与西医研制出多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芳香类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香丸、精制冠心胶囊等,这些新的中成药较古方之疗效均有所提高。

创新

20世纪70年代,郭士魁潜心研究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首先研究出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冠心2号方,治疗30多例冠心病,经与西药比较,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有人却说:“你用中药治疗冠心病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药效慢,用法繁,价钱贵,既无法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又无法推广使用。”乍一听,郭士魁有点受不住,这不是故意挑毛病吗?后来仔细一想,说得也对,“慢、繁、贵”确是客观存在的。那个时代,一剂汤药少则几角钱,多则一元多,算是比较贵的,从处方、抓药、煎药、服药到发生作用,最快也得一两个小时,怎能与价值几分钱、放在嘴里一会儿很快就生效的硝酸甘油类相比呢!客观事实不容视而不见,不改变“慢、繁、贵”,中医就不能在防治冠心病领域扎下根。

“慢、繁、贵”,关键是“慢”。心绞痛、心肌梗死这类急性病,“慢”了就失去了治疗意义,甚至于贻误生命。郭士魁带着这个问题翻阅大量古今文献,详细分析了《金匮要略》里的九痛丸与乌头赤石脂丸,以及《千金方》中的细辛散、五辛散,还阅读了唐以后的医学著作,这些方药共同的止痛原理就是芳香温通。于是,他首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用于临床,发现该药对心绞痛能够在3~5分钟内发生作用,而且稳定、持久、副作用少。但与硝酸甘油相比,起效仍慢,且价贵。一人说:“郭大夫,服用你开的苏合香丸一天量的花费,等于服用一个月的硝酸甘油片。”郭士魁并不灰心,继续查找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士魁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治疗牙痛的方子,叫哭来笑去散(见于明代·龚信《古今医鉴》,原文为“哭来笑去散治牙齿痛,神效。雄乳胡椒麝,荜拨良姜细。哭将来,笑将去”),意思是牙痛难忍,用了这个哭来笑去散,哭着进来,笑着走了出去。郭士魁如获至宝,就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以化裁,制成了芳香温通的中成药——宽胸丸。开始,研制的药丸每丸九厘钱(不到一分钱),一般服药3~5分钟就能止痛。至此,初步解决了中医治疗冠心病“慢、繁、贵”的问题,也得到了同道与患者的认可。

后来又研制出宽胸丸的新型制剂——宽胸气雾剂。经过三个阶段的临床研究,观察60例741例次的心绞痛发作,三分钟内止痛为433例次,止痛有效率为58%~43%,与国产硝酸甘油比较,两者无差异。1982年2月至7月,进一步与美国进口硝酸甘油片相比,其疗效经过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郭士魁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闯出了一条新路,使其治疗效果上了一个新台阶。

方解

宽胸丸:荜茇、高良姜、元胡、檀香、细辛、冰片。

方中细辛味辛性温,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君药。高良姜、荜茇亦为辛温药,温阳散寒共为臣药。檀香辛温,行气活血;冰片辛苦性寒,但芳香气窜,为开窍通络之要品;元胡辛苦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此三味为佐使药。全方共奏芳香温通、散寒行气、活血开窍、通络止痛功效。凡寒凝络脉所引起的心绞痛,如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足青至节,四肢发凉,口唇青紫,遇寒加重的人,服用此药(包括气雾剂)尤为适宜。

实验研究表明,本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是缓解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对脑血流量具有轻度调整和改善作用。

经验

笔者善用宽胸丸治疗寒凝气滞的心痛。这里所说的“寒凝”,并非单纯指寒冷天气而言,凡阴雨天、凉水淋身、气温下降、偶食寒凉食物等,均应考虑为“寒凝”因素。曾治张某,男,56岁,患冠心病心绞痛3年余,开始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药,有效果,但月余后夜间发作频繁,有时一夜发作四五次,每次发作需用硝酸甘油方能缓解。考虑为寒凝证,改用芳香温通法。处方为:荜茇12克,高良姜6克,细辛3克,檀香10克,元胡10克,加赤芍15克,石菖蒲12克,服3剂后,夜间未再发作。个别患者在煎药时闻到芳香气味就感到心胸舒畅,疼痛缓解。后来将此类方药推广使用,凡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明显时,改服或加服芳香温通药物,多能收到较快止痛效果。说明芳香温通药物不单纯用于寒凝证,凡血脉瘀阻、心胸闷痛不解者,亦可以考虑使用此类药物。这可能就是古代医家所说“寒则凝,温则通”的道理。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本文资料来源于周凤梧等《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技出版社,2005年7月;翁维良等《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