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从奇经八脉辨治疑难病
奇经八脉理论是中医理论中一个独立、完整的辨证论治方法,肇始于自《黄帝内经》《难经》,到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日臻完善;后世医家如张锡纯、叶天士等,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国医大师朱良春汲取前人经验,临床广泛应用和实践,大胆创新,为从奇经八脉辨治疑难病提供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好好学习。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认识

奇经八脉理论始见于《黄帝内经》,分散记载了冲任督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等循行、所主病症等,特别是在血枯病论述中提出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由乌贼骨、茜草、雀卵、鲍鱼汁4味药组成,主治肝肾不足、冲任虚衰之血枯经闭。朱良春认为,这是通补奇经的祖方。奇经病变一般都是大病、久病所累及;冲任二脉的病变,除因直接损伤(如手术)所导致外,大多起于慢性久病之后,所谓肝肾损伤,累及奇经。该方中乌贼骨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经闭血枯,又能涩精秘气;茜草既能止血治崩,又能补益精气;雀卵气味甘温,为补益精血之妙品;鲍鱼能通血脉,益阴气。朱良春认为,雀卵、鲍鱼等动物药可填补精血,既可养肝肾,又益冲任。后世医家所谓“味腥气秽,善走奇经”,即是受其启示。另外,该方以补涩为主,涩中寓通。乌贼骨、茜草不仅能固涩下焦,而且能通利血脉,所以说二味能行能止。朱良春认为,“通”是调理奇经的一个重大法则,“盖非通经气不能行,非通不能入脉”。如后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奇经为病,通因一法,为古圣贤之定例”“务在气血调和,病必全愈”,足见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临床应用与创新

虫类药入奇经朱良春以善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而著称。《虫类药的应用》为其代表作。如鹿茸、鹿胶、露蜂房、蛤蚧、海马温奇经之阳;龟板、淡菜、桑螵蛸养奇经之阴;蟋蟀、蝼蛄泄奇经之水湿;水蛭、地鳖虫、蛴螬散奇经瘀血;全蝎、蜈蚣、乌蛇驱奇经之风;阿胶养奇经之血;僵蚕、蝉蜕清奇经之热;凡带下清稀如水,绵绵如注,用固涩药乏效者,于辨证中加蜂房,屡奏良效。朱良春认为:带下清稀,乃肾气不足,累及奇经,带脉失束,任脉不固,湿浊下注所致。利湿泄浊之品,仅能治标,而温煦肾阳,升固奇经,才是治本之道,每伍以鹿角霜、小茴香等通补奇经之品。

虫类药具有活血化瘀、搜剔通络之用,如水蛭、地鳖虫、蜈蚣、全蝎等,善入奇经,临床上治疗疑难病可合理配伍应用。

发掘强壮督脉“特效药”朱良春最早发现了大剂量穿山龙扶正、益肾壮督的功效。穿山龙,又名山龙、金刚骨,苦,微寒,归肝肺经,首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朱良春将其功效修订为:扶正、活血、通络、止嗽,将其扶正作用放在首位,具体功效为强壮督脉。

朱良春曾讲述该药物的发现过程:有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平时在朱良春处看病,时好时坏,疗效反复。又一次门诊,患者跟朱良春说:他的病好了,1年多没有再复发。朱良春问他用了什么药?患者告知是河北有个民间中医开的药,没有处方。中药已经切碎,不可辨认。朱良春将药材请教于南京大学植物学专家,才确证是穿山龙。他临床中反复实践,认为穿山龙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确切,不易复发。但是一般药物学专著中6~9g的剂量太小,若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须用到30~60g方有效,由于该药效功同鹿茸、鹿角,加之穿山龙与补肝肾之山药同为薯蓣科植物,因此,定穿山龙功效为益肾壮督。此外,朱良春还发现,该药可治疗慢性肾病、慢性肾炎、尿毒症,有利于尿蛋白、水肿的消退,配合益气活血解毒之方药,疗效更佳。

从奇经八脉论治顽痹在继承前贤奇经八脉理论的基础上,朱良春提出益肾壮督培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理论,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顽痹”的论治,疗效确切。朱良春认为,顽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病多虚、久病及肾的特点。同时患者多有阳气先虚,病邪遂乘虚袭据经络,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湿停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交阻,凝涩不通,深入骨骱,胶着不去,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以作。故此颇棘手,不易速效。五体痹久治不愈,累及内脏,又可转为五脏痹。

朱良春通过长期实践,明确认识到:此证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且病变在骨,骨为肾所主,又督脉统督一身之脉,故确立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则。通补督脉常用中药有:穿山龙、鹿角胶、鹿衔草、生地黄、熟地黄、骨碎补、当归、枸杞子等,此外,仙鹤草,又称脱力草,大剂量使用也具有强壮的作用。蠲痹通络,使诸药入奇经,大量使用虫类药,如穿山甲、地鳖虫、僵蚕、蜂房、乌梢蛇、制全蝎末等。国家“十五”攻关期间,该法在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潘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  郭建文 广东省中医院朱良春名医传承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返回顶部